婦女論壇

廚餘做堆肥


家庭廚餘做堆肥

經驗分享

創造都市生態園 台北市五常學區的廚餘做堆肥



創造都市生態園

——廚餘堆肥種菜好處多

郭桂丹
1997.12.1.《主婦聯盟會訊》122期

  當了二十五年的家庭主婦,眼見社會環境變遷,生活品質惡化。假日出遊,處處迆邐的山巒、溪谷河岸,垃圾堆如山高,臭氣沖天。小時候捉魚蝦蟹的溪流乾涸,河水渾濁,不見水中的原住民(水中生物)。

  於是我加入義工行例,參與許多環保活動,學習環保的簡樸生活,更配合政府政策,做好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的工作。我覺得,生活中必須丟棄的菜葉、果皮殘渣仍多,因此,我便積極研發「廚餘製成肥料,種植有機蔬菜」的方法。經過三年的耕耘,我家已成為都市的小小生態園!

  清晨躺在床上,聆聽珠頸斑鳩「咕咕?咕」的叫;上樓洗衣,看白頭翁在天線上「咭克力?咭克力」的相應對唱,樹雀在園中翻食蚯蚓,紅嘴黑鵯和麻雀,綠繡眼爭食窗台上的落葵果子,大鳳蝶在金桔樹上產卵化蛹,姬小紋青斑蝶穿梭在金露花和石榴間,白菜的葉面上金色直立的小點,三天後就是白紋蝶的幼蟲。夏日蟬聲熱鬧非凡,入秋螻蛄「唧」伴入眠。

  有天大雨滂沱,我用盆子盛接屋簷的雨水洗衣,外子端把凳子坐在旁邊,看雨水沖淋開著鮮艷黃花的翠綠絲瓜,花蕊上有對金龜子正做神聖的傳種任務。外子突問我:「你可知道牠從何處來?妳種瓜得瓜,還提供動物、昆蟲復育的棲地。」

  是呀!利用廚餘種菜,我家一星期只須倒一次垃圾,每天吃自己的有機蔬菜,生活中享受蟲鳴鳥唱蝶飛舞的樂章,人生實在太美妙了!

  

(本文榮獲1997.5.台北市環保局舉辦之「環保心情故事」徵文比賽第二名)




台北市五常學區的廚餘做堆肥

林秀琴
1998.9.1.《主婦聯盟會訊》129期

  有個住南部的孩子,到台北親戚家做客,他找不到垃圾桶,因為不相信內有剩菜、剩飯、食物的桶子是垃圾桶。

  早期純樸的台灣社會,普遍接受「浪費食物會被雷公打」的惜物、惜福教誨,剩菜飯大都拿來餵雞、鴨,如此才生活得比較安心。

  歷經社會變遷,城市不再有空間及人力養雞鴨時,廚餘的處理就很棘手。為避免餿水桶附近環境污穢及出現餿水油,市區的餿水桶已逐漸消聲匿跡,只剩下少數餐廳後門還有設置。不忍將剩菜飯丟入垃圾車的城市人,只得尋尋覓覓,其廚餘才有個歸處。

  當1998年4月主婦聯盟推出「有機廢棄物製作堆肥計畫」時,中山區的五常學區30戶示範家庭幾乎很快額滿。實施前,因廚餘回收桶只有一個設置點,只有忍痛割捨一些較遠、回收不方便的家庭,重新尋找有意願的家庭加入。

  本計畫因環保署、局行政作業而延宕,經費也縮水,在多位主婦聯盟董監事的熱心支持下,得以克服困難,計畫才能順利進行。身為區負責人,工作並不輕輕鬆鬆,堆肥桶送達時,我家客廳便成工廠。我需將桶子、桶蓋、肥土菌、加壓盤、說明書、簽約書備妥,並在每個桶子外面寫上「主婦聯盟廚餘堆肥專用桶」及編號等,一個個交給簽約的家庭,收回簽約書,如此才算完成。

  五常學區是開放式社區,範圍較廣,不方便來拿堆肥桶的家庭,我一手拿一套,一次送二戶,幾趟下來,我發現自己無法直立,彎著腰活像老太婆。年齡關係與自不量力,造成重大傷痛。看自己,想想同為各區負責人的朋友,不完全一樣的遭遇,但一樣辛苦。在此除了吐吐苦水,最想的是與同為台灣環境付出行動的您互勉。

  五常學區回收桶設置於五常國小,為方便參與的家庭,特別向校長、各處主任商借擺放。每週二早上8點到校將回收桶拿出門外,供計畫家庭放置廚餘。下午2點收回大桶時,為免製造髒亂,先將大桶沖洗乾淨,將含菌種的水滋養校園植物,再將大桶上鎖,放在校園榕樹下。

  夏天果皮、廚餘容易腐臭,經過每天一次,幾分鐘的濾水切小塊,灑肥土菌,將之做成堆肥,減少了大量的垃圾,剩下的家庭垃圾經過資源回收後,已所剩不多。配合「廚餘做堆肥」計畫,我每週才丟一次垃圾。住在台灣第一個以垃圾袋計徵垃圾費的試辦區,每週用一個20公升單價8元的垃圾袋,每月只付32元垃圾費,真是利己也利人。

  我喜歡問參與此計畫的家庭:幾天丟一次垃圾?平均是二天,也有人一週裝不滿一個20公斤的垃圾袋。有個媽媽開始廚餘做堆肥及垃圾分類後,每天和婆家共用一個4元的小垃圾袋,兩家每月各付60元垃圾費。

  參觀了兒童育樂中心的堆肥集中處理場後,看到每日的廚餘垃圾變黃金,可再滋潤土地,提供蔬果無毒有效的養分,令人安慰。校園的剩菜、剩飯、落葉也該加速納入做堆肥,台灣的生態環境,下一代的生存空間是不容我們怠惰、漠視的。


   回廚餘做堆肥    回家庭廚餘做堆肥經驗分享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所有, 引用自主婦聯盟會訊,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
意見與回應 Yam Women Web since 1997.03.08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