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論壇

廚餘做堆肥


家庭廚餘做堆肥

經驗分享

喜憂參半話堆肥

子 娟
1998.9.1.《主婦聯盟會訊》129期

  1999年3月,我們萬芳社區走訪北投奇岩社區,受到美華她們的熱情招待,進而認識了桂丹,無意間,竟然幸運地搭上了主婦聯盟的「廚餘做堆肥」計畫。

  好玩的是,去主婦聯盟開會時,碰到了我的高雄女中同學——美秀,闊別二十幾年,容貌大致,只是兩人都胖了些,添了些風霜。相見很是興奮,交換了電話和彼此家庭狀況,但,畢竟時空相隔已久,短短幾分鐘間,實在不知如何把其中的空白連續起來,有點悵然!這是題外話,將近30年未見面,卻因同做這件有意義的事情而重聚,不也是美事一椿!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

  剛開始招募參加者時,簽名者眾,大家意願都很高。本社區算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社區,區內大部分是國宅,樓高十幾層。我以為只要登高一呼,大夥都會蜂湧而至。因為天下那有這麼美的事,不花分文,就有人來幫你收果皮剩菜做成堆肥,造出無臭無味的肥料來造福大眾,也解決了大包大包的垃圾問題,何樂而不為?這也是我當初只聽美華稍稍提及便大力的追探參與可行性的原因。

  誰知道,定案後決定名單時,電話一通通打,卻一個個都打了退堂鼓。有的說「最近比較忙,晚些再加入」,有的更是說得美:「把機會先讓給別人。」說穿了,就是在觀望,等待別人把體制建立好了,再來享受成果。這都讓我為之氣結不已,因為本來預定4月開始,由於經費問題而延宕時間,還有人打電話頻頻催促呢!還好,名額不夠分配,刷掉了一半,讓我有機會過濾掉一些騎牆派,找到一群義無反顧的堅貞份子,未嘗不是另一種收穫。

  我則成了理所當然的社區聯絡人,頭痛的是那廚餘回收大桶放哪兒?誰照顧?想來想去,問來問去,最後決定擺在自家樓下,幸好,我們社區有建蔽率的規定,大門前有個小院子,院子還有個小柵門,放在門邊,倒也方便。我本來是個自來自去的獨行俠,這下子竟被牽絆住,服務起大眾來了。洗桶子,搬進搬出,收進地下室。本來通知大家來拿堆肥桶和肥土菌,卻等不及人來拿,自己開車子載了快快送去,因為那肥土菌的味道實在太濃烈了,放在外頭怕雨淋,放在樓梯間,味道又散不出去,怕影響到鄰居,自己家人比較可以理解和說服,但是,沒有共識的人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

    雖然只有20戶,但起頭維艱,問題雜沓而來。說明書看了,但,實際做時,每個人都還霧煞煞,把我當起顧問來,考倒我了,因為我也和她們一樣都是生手啊!有味道,當然,像淡淡的酸菜,還好嘛!肥土菌怎麼灑?用湯匙就好了。有一個媽媽說,才一個星期,一包肥土菌已快用光了,因為她每次都惟恐放太少,壓不住味道。大家從中學習,摸索出一套方式來堅持自己的理念。當然家人的支持是必要的,都得靠女主人的意志力和智慧來教育,種子式的,我想才是這計畫的精神所在吧!

  在此,將大家的意見綜合整理如下:

  我經歷的只是這計畫的一個小小環節,就已經問題重重,有時,不免還有些無力感。我想主婦聯盟推動這計畫,從策劃至實施,其中的困苦艱難,不知多出凡幾?尤其,牽扯到公家機關,公務員的保守和官腔,更是領教多了。所以有這參與的機會,實在是一寶貴的經驗,在此致上最大的謝意。與其寄望於政府的政策,不如尋求民間的自力救濟。也許可以尋求社區和菜園、果農的合作,像收餿水桶一樣,如果有利基,實現的可能性將會高些!這算是癡人說夢嗎?

  計畫進行已兩個多月,建議召開初期檢討會,了解各家的疑難雜症,共同討論,並將結果集結成書面資料,讓各社區聯絡人回去追蹤、改進,讓這計畫得以具體落實。

   回廚餘做堆肥    回家庭廚餘做堆肥經驗分享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所有, 引用自主婦聯盟會訊,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
意見與回應 Yam Women Web since 1997.03.08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