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討論區】

婦女論壇

廚餘垃圾變黃金




[05/29/99]劉容貴
 

  數年前,我到瑞士友人家小住半個月。友人家位於蘇黎世不遠的一個小鎮,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每每早晨醒來,往窗外望去,紅牆綠瓦夾在新發芽的綠樹間,自己似乎變成了小精靈,悠遊於童話般的世界中流連忘返……。

  瑞士的美,得天獨厚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瑞士人環保做得好,更是功不可沒!記得當時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友人家的垃圾分類。玻璃瓶、塑膠瓶、鐵鋁罐、舊衣服皆有定點的回收處,紙類也有固定的時間來收。剩下的垃圾,可回收做成堆肥的裝成一袋,其餘的另裝一袋,因此不能利用的垃圾只剩一點點,根本不會發生所謂的垃圾「戰爭」。友人說,剛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時,有許多人抱怨,但政府強制實行,沒多久也就變成了一種習慣了。如今她回台灣探親時,沒做垃圾分類反而心有不安,很不習慣呢!

  去年,在共同購買中心出版的《情報小站》上,看到主婦聯盟「廚餘做堆肥」計畫,便興沖沖地與當時共同購買蔬菜班的班長麗娜,各買了一個堆肥桶,開始將廚餘做成堆肥。外子深愛園藝,也幫著我一起處理我們自製的堆肥。由於廚餘的產量太多,我們又添購了一個廚餘桶。然而,因為住的是公寓,沒有足夠的地方消化這些堆肥,沒多久我們家所有的盆景都埋滿了堆肥,外子便拿到他研究室外的窗台掩埋,可是也沒過多久便爆滿了。這時做出的堆肥不知該埋到何處,只好暫時休兵。

  自此以後,每回將可做成堆肥的廚餘丟進垃圾桶時,總覺得不安與無奈!為什麼政府不鼓勵大家將廚餘做成堆肥呢?那可減少多少垃圾啊!

  今年春天,素華與琇梨積極推動本社區(南港區中研社區)加入主婦聯盟的「廚餘做堆肥」計畫,我真是開心極了!想到打入冷宮的兩個廚餘桶又可派上用場,便忍不住哼起歌來!

  自從加入這個「廚餘做堆肥」計畫後,我家垃圾頓時減少了許多,一星期只須倒一次就好。聽說這個計畫只到六月底(太短了吧!),真希望能繼續做下去!

  台灣原是個美麗的寶島,如果我們大家都注重環保,有朝一日,我們台灣也會像瑞士一樣美,不是嗎?

註: 「廚餘做堆肥」計畫將於6月30日結案,然而,主婦聯盟將會努力尋求經費的挹注,務使該計畫繼續推動,直到它成為台北市政府的環保政策為止。




“廚餘做堆肥觀摩會“大爆滿的省思

[06/03/99]廚餘媽媽

  主婦聯盟將於6月4日在台大應力館舉辦“廚餘做堆肥觀摩會“,因應環保署、台北市政府環保局的要求,我們共寄出900多份邀請函,其中台北市的里長就有400份,社區發展協會200多份。

  5月20日報名截止後,仍陸續有民眾傳真進來。5月29日起連續三天,中時家庭版再刊出“廚餘做堆肥“的系列報導,因此,報名人數又告增加。有民眾打電話來說,他們一定要參加,沒有座位也沒關係。工作人員心軟之餘,又接受了一些人的報名。

  一個容納230人的會場,6月3日為止,已有280人報名(尚不包括主婦聯盟二、三十名義工在內),即便當日仍有不少民眾來電要求參加。我們開始擔心會場是否會出亂子。

  面對這樣的狀況,心裡有些不解。熱情、關心環保的人這麼多,那麼為何台灣的環境問題如此嚴重?想了解“廚餘做堆肥“的民眾如此踴躍,則台北市是否已經成熟到可以將廚餘納入資源回收的項目?還是,關心環境的人只是數千、數萬人,和全台人口不成比例?或者,這些人中有不少人只是自利的,想做堆肥以種出乾淨、安全的蔬菜給自己享用,但對其他的環境問題毫不在意、關心?




垃圾只有半袋的研討會

[06/07/99]環保心

  6月4日,主婦聯盟假台大應力館舉行“廚餘做堆肥觀摩會“。當日下午,幾位秘書及義工開始進行撤場的收拾工作。

  該館的工作人員林先生說,一場半日300人次的研討會,至少都會製造7、8大袋的垃圾量,讓他清理個沒完。然而,我們卻只生產半袋,而且是連前一日下午另一場研討會的垃圾合計在內。所以,他也就高高興興的收拾桌椅,全不要我們的幫忙。

  為了減少垃圾的產生,事先在邀請函上,我們即要求與會者自備水杯及筷子。而當日也提供一些玻璃杯,但不供應紙杯、紙盤,上午的茶點時間讓大家以衛生紙拿取各式點心,紙張且僅適量供應。中午的素食便當則以保鮮盒盛裝,並將空盒送給與會者,鼓勵他們往後自備容器購買便當。

  更大的特色是,吃剩的小半口點心、午餐與衛生紙等,全部打包帶往下午的參觀點——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以便做成堆肥。

  沒有大堆紙盤、保麗龍盤、紙杯、保麗龍杯、筷子、湯匙、湯杯、便當餐盒、餐巾紙等的研討會,垃圾自然就少多了。其實,只要有心,有一顆疼愛台灣的心,則減輕“她“的負擔絕對是可以輕易做到的一件事,不是嗎?




化腐朽為神奇

[06/15/99]陳惠玉

  第一次參與主婦聯盟於6月4日舉辦的「廚餘做堆肥觀摩會」,內心既興奮又感動。會中有來自環保署、環保局的官員表明政府支持的做法與決心,也有相關學者進一步闡述「廚餘做堆肥」的理論與方法。此外,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來自廣大民間的「廚餘做堆肥」參與者所披露的寶貴心聲。相信藉著許多參與者熱情的現身說法,家中已經開始收集廚餘的姊妹或兄弟,將不再覺得孤軍奮鬥;而尚未加入廚餘行列者,有樣學樣,也不會覺得窒礙難行了。

  經過一個上午的室內講解和研討,觀摩會下午的重頭戲移到戶外,地點就在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苗圃旁的堆肥場。場內,按時間先後排列的堆肥土,一行一行整齊的堆放著。奧地利進口的小型翻堆機規律而輕緩的爬梳過成列的堆肥土。透明頂蓬的支架上,則有灑水裝置自動噴灑水霧下來。而除了兩三列新堆放的堆肥土味道較濃外,其餘腐熟度較高的則已嗅不出多少酸腐味了。廚餘計畫主持人林碧霞博士也在現場,熱心的實地為大家再一次講解廚餘土的製作方法,也讓大家見證了化腐朽為神奇、化廚餘垃圾為營養有機土的實際過程。

  大會結束前的壓軸戲,是由主婦聯盟的義工發給每一位參加者一小袋堆肥土。這一小袋如黑金一般的堆肥土,也許就有你家的果皮、菜葉,或我家的蛋殼、魚骨頭呢!而在背後促成這一袋機緣的推手,又有多少人啊!從計畫上游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到主婦聯盟的義工姊妹,及日日用心收集果皮菜屑、剩菜剩飯的參與者和清運處理廚餘的工作人員,都是這一連串環環相扣的大功臣。也是大家的群策群力,才得以催生與會者手中的這一小袋廚餘土。

  從觀摩會回家後,已經黃昏時分了。我直接跑上頂樓花圃,小心翼翼的將這一小包珍貴的堆肥土倒出來,一小匙一小匙的鋪放在心愛的朱槿底下。希望這些沃土能使這棵初春以來已開了上百朵金黃色大花的朱槿,好好的補一補身子。夕陽餘暉下,我忽然體悟到,我、朱槿和一小袋堆肥土,正悄悄的進行著一場人與大自然的深情對話。


電子信箱 婦女論壇 since 19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