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專欄目錄
1999年  7∼12月
 

07.女人從政不是為了選后妃
文/黃雅嫻(台北市上班族協會)

 最近,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為了他屬意的副手---桃園縣長呂秀蓮女士,還沒有正式與民眾宣告,就引來黨內同志一片韃伐之聲,理由倒還不涉及性別,僅就能力以及她的主張討論。反而是新黨候選人李敖,以「既醜又臃腫」嘲諷這位當年開「女性主義」先河的新女性。
 其實,不論是李敖一開始代表新黨出來參選即表示「女人不適合從政」之類的語言,或者是民進黨內一再討論的「應該找一位女性副手,以吸引女性選票」,乃至於呂縣長是否成為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風波,都是男性思維邏輯下的產物。這些考慮、運作、宣示都在說明:女人,在政治這條路上,不過是補充性質而無實質意義。
 記得四年前,也是總統選舉前,呂縣長極力爭取黨內副總統候選人,引來婦女團體以其「可以更積極爭取總統候選人」,展開一場精彩的女人如何奪權的策略辯論。而同時,陳履安先生與王清峰女士的搭檔,有婦女團體喊出「女人選女人」的口號,也有婦女團體認為應該視「性別政策」而不是「生理性別」來決定選票流向。更有趣的是,晚晴協會的創辦人施寄青女士也以媽祖形象出馬參選,儘管後來因為一千萬的保證金過高,黯然退出選舉。但是這期間所激起的正反討論、論辯,卻是有史以來女性在選舉期間攻佔各媒體的最大版,不但鬆動了「政治是男性的事」、「婦女團體不介入政治」的意識形態,更呈顯出女性言論百花齊放的景象。
 時至今日,不見女性政策辯論,也不見奪權策略討論,更不見婦女團體的訴求,卻只剩下一片男性選后妃的雜音。這是真正的選戰尚未開打,以致於我們見不到牛肉,更不必急著表態?選民對女性議題淡漠?或者我們都被馴化,認為女性普遍的處境已經比四年前有改善,不必再發聲?還是媒體只對女性的身材感興趣,對於男性沙文語言,配以圖文帶過,對於最重要的批判功能付之闕如?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