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專欄目錄
2000年1∼6月
 

16.新鮮人求職記
台北市上班族協會 李宛諭

炎炎夏日的六月天裡,浮動的不只是空氣裡燠熱的氣流,還有一波波即將從校園中釋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社會新鮮人。交出身上的學生證,離開長久以來熟悉的學生生涯,面對即將跨入的大社會,相信許多職場佳人們都曾相同地經歷過那份對於未來的焦慮、不確定感。

而配合著求職季節的到來,市面上各式各樣的新鮮人求職教戰手冊,從衣著談吐、性向測驗一直到如何選對星座速配的老闆,各類資訊琳瑯滿目的充斥著,社會新鮮人的方向感究竟在哪裡?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1999年底的一項調查數字顯示,台灣地區勞動市場的人力低度運用人數已達154萬。依低度運用的定義可分為『所得偏低』、『教育與職業不相稱』、『工時不足』三類,其中『教育與職業不相稱』有66萬人,為近7年來最高,背後的意涵顯示出國內學以致用的比例已逐年下降。

在面臨快速變遷的社會,當學校教育已不直接導向就業前景時,跨入社會的新鮮人,其實是面臨著更多元的挑戰,但相同的也意味著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與選擇機會。撇開種種形式上的求職技巧不談,新鮮人該先問問自己對於未來規劃的願景是什麼?期望朝向的方向感又為何?在工作與生活已越來越融合的模式下,瞭解職場架構現況並想清楚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方式,及興趣與專長,在進入職場時,才不會茫然不知所措。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週刊(Economist)一份統計數字指出,平均32歲的美國人已換過九個不同的工作。工作更換的頻率升高,並不一定意味著新興世代為職場草莓族--好看但抗壓性低、碰不得,更積極的意義是:新興世代有著更大的勇氣,去嘗試、挑戰、選擇自己所愛,當然也是對於自我能力充滿自信的表徵之一。

而在求職的過程當中,制式化的衣著談吐教戰手冊並非求職要點,反倒是是勞動條件、工作規則及權利義務劃分與法律上的保障,甚或契約的簽訂,才是真該談清楚的部分!職場新鮮人,加油!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