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正當防衛
試讀版
會訊
 
第一章 我適不適用勞基法?

【主題文章】

為什麼要工作?

文/台北市上班族協會總幹事黃雅嫻

 幾乎所有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然你以為日常的開支從哪裡來?」只有極少部份的人會一臉認真地告訴你:「是為了實現理想!」

 不論是工作對你而言只是生存的必要手段,或者你視它為事業、志業,在這個問題裡,前者的回答,透露出必須以勞力換取麵包,因此不得不然的無奈。這也多多少少說出上班族的心聲:不工作就沒有收入,即便能暫時靠存款過活,失業時間一長,銀行也會開始懷疑起你償還房子貸款、車子貸款等的能力而加緊催討,更別說因為通貨膨脹而損失的存款數字以及時時刷新歷史記錄的失業率。陶淵明式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瀟灑,不僅不可能,小小的上班族又怎敢在失意或厭倦朝九晚五的打卡生涯之時,還有「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的喟嘆?

 因為生死大事操縱在上司手裡,這些成天看人臉色過日子的職場阿信們常得被迫放下做人的尊嚴,以近乎卑微地互動方式換得下一個月的米糧,於是各種生存技術之道紛紛出籠:有避免正面衝突摩擦的「上班族 EQ 術」、強調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上司與部屬的配對星座學」、也有強化競爭力的「上班族專業穿衣法」、為自己增添附加價值的「第二專長訓練」,更有避免淪為達爾文定律下犧牲者的「在職進修」等等,從穿衣化妝到應對進退舉手投足,自外表印象而專業內涵,不一而足。這些技術都指向一個目的:上班族是過河的卒子,沒有退路,必須成功!

 然而成功的意義在哪裡?很少人認真想過。

 那就更別說好好了解自身在職場中的權益是什麼?進而團結組織起來,大聲向老闆要回自己應有的權益。常常都是到了面臨生存上的危機時,才了解到集體力量的重要性;再不就是索性發揮阿 Q 精神,不斷地告訴自己「忍一忍就過去了!」來自我安慰。

 這些都是身處在台灣都會的上班族的真實景況。

 為了忠實地呈顯平凡的上班族的生活、夢想、焦慮與職場點滴、工作權益,也為了提供上班族在現有的生活形態之外,另一種想像空間的可能;更為了找尋與老闆的對話空間,以期改變職場文化的可能性,上班族協會將成立以來所碰過的疑難雜症、長期觀察企業組織與生產形態對現代上班族影響的心得以及對台灣社會未來走向的期許,與所有的讀者分享。

 我們更大的企圖心是:進一步看看國外的狀況,以為這群看似卑微平凡,實際上卻是支持台灣經濟命脈的廣大上班族們,提出自己究竟要什麼樣的生活的主張,例如台灣究竟該走向「萊茵模式」?還是「英美模式」?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關心的範圍,也是上班族協會成立的宗旨所在。

 除了期待能夠受到讀者的歡迎之外,更希望上班族的權益與聲音得以被真正重視,不再被掩蓋!

回上頁試讀版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