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論壇

生態思想史


順應自然的經濟法則

陳慈美
1999.4.1.《主婦聯盟會訊》135期

  

為什麼要探討生態思想史

  這幾年,「生態」兩個字在台灣已經成為流行用詞,被廣泛地使用在各領域中,有把它當名詞用的,例如:政治生態、教育生態,也有當成形容詞用的,例如: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等。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生態」兩字其實與「生態學」沒有必然的關係,有時甚至完全沒有關係。本專欄「生態思想史」主要希望能介紹「生態學」觀念的起源、內涵、發展、演變,以及「生態學」觀念與當時西方社會互動關係的變遷,透過別人所走過的歷史,期待能帶給我們一些啟迪與借鏡。

  本系列文章內容主要參考歷史學者沃思特(Donald Worser)所著〈大自然的經濟學--生態觀念史〉(Nature's Economy-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作者以一個思想史學者的立場來介紹生態觀的起源,產生這些觀念的時代因素及社會條件、彼此間的互動、以及它們在過去所產生的實際影響等。筆者以一個自學者的立場涉獵生態學領域的過程中,發現這方面的探討十分具有啟發性,願意藉此專欄與所有同為初學者的朋友一起分享我的閱讀心得。

  

認識我們的老師

  隨著自然環境的衰敗,與其遭受人為破壞後所引發的災變日趨頻繁,影響的範圍與深度也日趨廣泛,生態學者的地位愈來愈顯得重要。在美國或一些西方先進國家中,生態學者不但塑造著政府的決策,也寫作最暢銷的書籍,並且經常出現在媒體,甚至向社會提出新的道德規範的準繩,幾乎成為當代的神旨代言人。正如1970年第一屆地球日慶典中所描述的,如今,人類已進入「生態時代」(age of ecology)了。這樣的用詞,透露出人類深切的希望「生態學」能夠帶來使地球上的生命可以不斷延續的藍圖,可惜的是,參與建構這張藍圖的人發展出彼此之間並不協調的理論。

  然而,生態學的研究,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理由和不同的方法去下定義,就好比不同的研究者為我們打開了許多扇不同的門,讓我們可以透過這些門,看到地球上互為親裔的生命家族彼此之間繽紛複雜的關係。在一個愈來愈仰賴生態學作為人類指導原則的時代,我們有必要了解這些定義所涵蓋的不同觀點,希望因此能夠更認識我們的老師。

  

字源探討

  早在十六世紀初期,英文裡的 oeconomy 是用來表示「經營家產的藝術」,它源自希臘文的 oikos(房子)一字。後來, oeconomy 延伸出兩個不同的涵義:其中一個指「透過政治來管理社區或國家所有的資源,以達到有規劃的生產目標」;另一個則指:「上帝對於自然界所施行的管理」。大約在1785-95年間,便逐漸發展而出現了英文裡的「經濟學」(economics)一字。

  但在1658年,狄格拜勳爵(Sir Kenelm Digby)為要極力促使自然科學發展能與宗教信仰融合,首先使用 oeconomy of nature,成為第一個把大自然(nature)一字與經營管理(oeconomy)結合的人。從此以後,直到十八世紀,這個詞便與上述各種涵義結合,用來指涉「在整個地球上所有生命所組成宏偉龐大的有機組織的管理經營」,而上帝被視為是「至高無上的經濟學家」(the Supreme Economist),祂不但設計出地球上所有的東西,更是讓地球能夠維持良好生產機能的管理者。

  同時,整個十八世紀中,漸漸發展出探討地球上所有有機個體的科學方法,並視這些有機個體為一個彼此相互作用的整體,當時稱為「大自然的組織法則」(economy of nature)。一直到1866年,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Ernst Haeckel)首次在書中使用ecology,即我們今天所稱的「生態學」一字的來源。隨著生態危機意識的覺醒,到了1960年代,「生態學」終於變成西方社會中一般人的用語,距離這個字的出現已有一百年之久。

  

順應自然是最好的經濟

  儘管「生態學」研究在今天已經變成一種科學探討的方法,但從上述的回顧,這個字(在英文裡是一個字)最初的確包涵政治、經濟與信仰等三個層面的含義,而且,這三種涵義對地球自然環境的共同看法,就是要「透過某種程度的管理來達到最大的生產」(managed for maximum out-put)。這種背景與日後生態學研究的特色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必須先作交待。然而,透過生態科學的研究,我們漸漸學習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彼此之間息息相關,它們不只是為了人類的使用而存在。換句話說,透過生態學研究,人類終於學習到: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的根源(source),不單只是為了讓人類享用而存在的資源(resource)。

    在台灣社會中,絕大多數的人都以為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育是互相衝突的,然而,從以上的回顧,我們應該可以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結論:「最好的經濟必須是能夠與大自然的組織法則及運作原理相互協調的」,因此,任何違反自然法則的經濟一定是不好的經濟。

  希望透過生態思想史的回顧,我們能夠更清楚保育的真諦,積極投入參與台灣土地倫理新文化的建造。

   回生態思想史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所有, 引用自主婦聯盟會訊,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
意見與回應 Yam Women Web since 1997.03.08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