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來紅
1999.3.1.《主婦聯盟會訊》134期與秀綾在電話中討論,對於1998年10月底「韓國女性民友會」訪問之行,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們的「十人一步較一人十步來得重要」信念。放下電話,心中對於「一人十步」與「十人一步」的思索久久不散,直到隔幾天與毛毛蟲基金會所養成的「台北故事媽媽團」討論時,才漸有新思出現,更清晰的想法是收到洪蘭教授翻譯的新著《不同凡想》時,許多在主婦聯盟參與歷程的記憶瞬間湧現。
強調「每人不斷的實踐,朝向大家希望的方向去做」時,「十人的一步」的確是有「相對的重要性」。但是在從事方向的思考時,有些時候需要借重那「一人十步」的想法,珍惜「創造性」的思考,然後集眾思必有廣益。因為在充分的討論中,合作思考出來的想法、作法,即是「十人一步」共識歷程的結果,也是可行的方案。
在1998年6月份《主婦聯盟會訊》127期的〈專案文化的必要〉一文中,筆者主張「專案文化的必要」。專案的形成要先於資源的思考,否則,一旦陷入「有沒有錢」的思考,許多事情即很難認真思考。主體性的永續經營與對待土地的想法,在本質上差異不大,講究人與組織的關係與講究人與土地的關係,實無二致。
主婦聯盟在環保工作中的定位,其實牽涉的是以主婦的生涯與生活條件,究竟在人與土地的關係中,想扮演什麼角色而定。十年來,「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已經成為國家政策以及社會活動的主題。只是政策尚未完全落實,主題所呈現的理念常常走樣,主婦聯盟的所有成員是否提出批判呢?
缺乏對主軸議題的持續批判,會喪失主婦聯盟的主體性。此次訪問民友會感覺特別強烈的是,她們以「婦運」為社團的基礎,以女人為主體來發展「女性參政」、「垃圾分類」、「堆肥」、「共同購買」等等社會參與。在一片年輕化的專職人才下,一一發展出「生活自治女性俱樂部」、「女性勞動部」、「生活合作社」、「言論媒體運動本部」、「勞動女性之家」、「家庭與性諮詢機構」、「雇用平等推進本部」等附屬單位。除此之外,她們發行的刊物有《一起走的女性》、《鞏固愛情》、《平等》、《勞動世界、女性世界》、《踏實》等不同時間出刊之訊息,提供給近四千位會員多元的認知。
當然,這個與主婦聯盟同時成立的組織,初期是以社會民主化與兩性平等社會的實現為關心目標,幹部成員的年輕化(三十多歲)與專業性(例如:執行長與她們所推出的金姓議員均是留英的婦女研究碩士),這些條件對於「社團主體性」的把持,是非常有利的條件。
認清現實的條件是主婦角色的困限,由於時間零碎,人力資源的開發更要加以縝密的思量。相對地,主體性的把持愈形重要,否則常常在思索組織的定位問題,實在相當耗費能量。在韓國期間,同行的夥伴常常討論,也為主婦聯盟探索出「共同購買」(NPO)與「有機堆肥」(NPO)結合的可行性。我們七人對這議題的興趣高於一切,而這兩個議題可以連結人與土地的親密度,讓大眾的生活與土地更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對土地生態的認知,也有管道可行。
在1997年12月份《主婦聯盟會訊》122期的〈人與組織的關係〉一文中,筆者已強調,人與組織之間維繫的力量,是藉由理念←→事←→情←→制度←→興趣,來加以串連。這樣的寫法,並不代表它的順序性,事實上,「人是由興趣所吸引」要大於「理念的認同」。也許有的人是受不同元素所吸引而加入組織,無論如何,在組織之內,如何讓「十人跨出共同的一步」,的確是重要的事。
但是,對於那可以「走十步的一人」,若能珍惜其想法,認真討論並成為方向的參考,相信組織就不必常常要困擾於組織定位與方向問題。走筆至此,想起梵谷死亡時,報紙登了一則落於角落的小消息:「一位疑似精神病患的畫家舉槍自盡」。做為一個有創意的畫家,當代無法欣賞的孤寂,寂然在胸。包括彭婉如在內,都在主婦聯盟成為那「走十步的一人」,如今回想,仍讓筆者隱隱作痛。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 |
---|---|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
意見與回應 | Yam Women Web since 1997.03.08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