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是始於知識,而是始於心之建立。」── 比契克博士(教育心理學家)
李奧波的《砂地郡曆誌》能夠成為「生態保育的聖經」,不只因為他是一個傑出的生態學家,而是書中涵蓋了生態學之外的哲學、美學、文學、科學、宗教、生活、政策決定等寬闊的領域。當我閱讀到對他生平的介紹,不禁想到我們目前熱鬧滾滾的保育教育。
生平簡介
李奧波(Aldo Leopold 1887-1948)生於愛荷華州的柏靈頓(Burlington),1909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森林系; 1909-1924年服務於美國林務署;1924-1933年服務於林產品實驗室;1933年開始任教於威斯康新大學,教授野生動物的經營管理,直到去世為止。1948年所完成的《砂地郡曆誌》(A Sand County Almanac,1949年出版),是他有關生態保育思想的結晶。在美國「荒野哲學」的傳統中,李奧波與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和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繆爾(John Muir 1838-1914)齊名,而《砂地郡曆誌》一書的重要性,則僅次於梭羅的《湖濱散記》。李奧波的一生(1887-1948),正好處在生態學觀念的演變期,也適逢美國歷史的一些重要轉變關鍵。首先,緊接著達爾文所帶來的思想改革,生態時代開始走進人類的歷史舞台,李奧波成為替這個新場景啟幕的先鋒;其次,由於美國邊界的消失以及民眾對於垃圾劇增和濫用天然資源等現象逐漸有所醒覺,因而認知到保育的必要性。這些歷史因緣,再加上李奧波本身具有喜愛大自然的天性、嚴格的科學訓練,以及長年在美國各地山林間工作的經驗等因素,終於產生了影響後代保育思想極深的論述。
喜愛大自然
李奧波不但遺傳了源自德國血統裡對自然的喜愛,更由於他的外祖父是在德國受過專業訓練的景觀建築師,使得他對美學的敏銳感便經由他母親而傳承,成為後來整合到「土地倫理」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童年時期在家鄉附近的密西西比河邊垂釣和打獵的經驗,更使他培養出對自然的欣賞和熱愛。這些因素塑造出他生命中永遠無法磨滅的氣質。這可從他在《砂地郡曆誌》的序言看出:「對我而言,有機會看野雁比看電視重要,而去尋找白頭翁花的機會,和言論自由一樣,是一種不可剝奪的天賦權利。」序言的最後,對於在廿世紀上半期逐漸走向物質享受的美國社會,他提出非常肯切的忠告:「在這時候沒有一件事比這個更有益健康:就是對於過多的物質享受要有一點健全的厭惡。」書中有一段對春天裡灑滿沙地的白色小草花的禮讚:「兩眼望天而希望春天來臨的人,從未看到如草花這麼小的東西。兩眼下垂而對春天失望的人,不自覺地把它踩在腳下。而用雙膝跪在泥地上去尋找春天的人,不但找到它,而且是豐豐富富地得著。」他正是那用雙膝跪地尋找春天,而且滿懷豐收的人!雖然「草花不會動人心弦,沒有詩人去歌頌它,有位植物學家給了它一個拉丁學名,然後又忘了。」但真正懂得自然無聲語言的人,怎麼會在乎拉丁學名?李奧波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早已超越狹窄的科學知識的領域!
保育教育的反省
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之下,甚至連保育教育的方式也離不開知識的灌輸。我們舉辦許多「解說」活動,要學員辨認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的名稱,我們請專家學者「演講上課」,讓我們在浩瀚的知識殿堂前承認自己的無知。這些或許很基本,但是,我們的「心」是否能夠在這些課程中得到激勵鼓舞?我們是否因此學會喜愛、欣賞、享受、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這是認識李奧波生平之後對我最大的一項挑戰。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所有, 引用自主婦聯盟會訊,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