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聯盟 【前進部落格】

婦女論壇

生活與休閒

土地倫理《主婦聯盟會訊》文章輯要

 


邂逅一本書之後

——李奧波逝世五十週年專文之六

陳慈美
1998.11.1.《主婦聯盟會訊》131期

  當我開始覺悟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之後,除了加入主婦聯盟環保委員會之外,學物理出身的我,本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嘗試藉著閱讀來解答心中與日俱增的問題。以各種不同角度去探討環境問題的書在我書架上不斷進出,但李奧波的作品卻一直在我的書架上佔了固定的位置。不但如此,我開始借閱或購買研究李奧波的專書,甚至根據這些書的參考書目,再去買我感到有興趣的書。幾年下來,我發現自己慢慢在「環境倫理」領域中找到一條非常適合我的線索,即使沒有什麼人可以分享,它卻成為能讓我自得其樂的閱讀題材。主婦聯盟會訊的編輯沒有嫌棄我的「自閉式」閱讀路線,讓我能隨興地每個月寫一點心得分享,令我感激不盡!

  當初,吸引我的並不是因為這本書被尊為「保育界聖經」之類的理由,我是直接被書中的字句所涵蓋的豐富思想及深刻的反省強烈地震撼著。而在我所受到的震撼與感動中,最為刻骨銘心的便是書中提到:「美國保育工作的宣傳已有一個世紀之久,卻仍走一步退兩步。」我立刻的反應是去推算美國究竟何時就開始宣導保育,那豈不是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嗎?於是,我體認到,在台灣要做好保育,絕不是草草率率的表面工夫可以敷衍過去的,它需要從教育、政策、法規、生活等各層面去改變,是一種文化改造的工作,一定要紮實的做,沒有捷徑。但它卻需要全民的參與,至少愈多人參與愈有果效。

  做為一個只能利用零碎時間讀書的全職家庭主婦,我選擇一個自己能勝任的角色,將閱讀心得寫下來與人分享,傳遞保育觀念及介紹其他國家的作法,希望能為台灣的保育運動獻出自己一份微小的力量。在參與的過程中,我也深刻體會到我們目前雖有不同的人在這方向上努力,但彼此之間少有討論的機會,因此,在我們參與的「生態關懷協會」便決定舉辦一次能有較充分溝通、討論的研討會(會期訂在1999年11月初)。

  台灣的土地在「開發」的壓力下,正飽受蹂躪,需要有更多人為它辯護,為了喚醒國人開始注重盲目開發的危機。我們將此次研討會主題定為「土地倫理學術研討會」,除了國內多位實際參與此議題的人士之外,我們還邀請到環境哲學家柯力考特(J. Baird Callicott)教授來分享他的寶貴經驗與豐厚學識。我們之所以邀請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曾對李奧波做過非常深入的研究與介紹,是環境哲學及環境倫理領域非常有份量的一位學者,而柯力考特教授居然會答應我們一個小小的團體的邀請,更讓我們體會到「德不孤必有鄰」的欣喜。

  李奧波的「土地倫理」與梭羅和繆爾的作品的最大不同在於,後二者用的是宗教性語言,而李奧波則以「生態學」這門新興科學為根據,因此,要了解李奧波所提倡的「土地倫理」,一定要有演化論與生態學的基本知識。然而,一般人對《沙郡年紀》一書最感興趣的卻是,書中第一部分的自然觀察和反省,這也是所有環境關懷不可少的一個起點。當我們對周遭景物的變化缺少敏銳的觀察時,我們就不可能關心它究竟產生什麼變化;只有在大自然以災難向人類反撲時,我們才會去留意它,那已經來不及了!

  在台灣,有人認為「土地倫理」必須從自己的土地上建立才有用,任何外來的思想學說的引介沒有實際幫助。但我在這些年的閱讀當中發現到,所謂先進國家能在今天有一點保育的成績,其實也是在他們自己的社會文化脈絡中不斷有人出來為環境、為動植物講話,努力去爭取,才有今天的一些景象。當台灣土石流所造成的災難幾乎已成為經常性的社會新聞時,我們應該呼籲更多人出來為土地辯護,爭取土地健康的生存權!


回生活與休閒    回土地倫理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所有, 引用自主婦聯盟會訊,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

電子信箱  婦女論壇 since 1997.08.08  Last update 200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