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思潮與新主張
文/陳靜如
在台中工作室第九屆的綠人培訓課程中,文化大學生物學教授鄭先祐老師,亦是核四公投促進會的召集人,與學員分享「文明擴張下的台灣與綠色發展」。這位面帶笑意略帶斯文氣息的老師,藉由幻燈片的介紹,帶領大家們重新探討,所謂的科技文明新生活,以及重新省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如何維持新的平衡。
文明擴張下的台灣
台灣位處全球亞洲古帝王文明擴張的邊陲地帶,被視為蠻荒之地,從文獻記載中,可以發現台灣曾經有過種種名稱,如島夷、東夷、大冤國、小琉球、東蕃、台員......等等,絕大多數的台灣住民,都是逃難者的後裔,是外來者。近四百年來,西方帝國主義逐漸興起,台灣漸漸地被捲入帝國爭霸的搶奪之地,曾經被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短暫統治,接著鄭成功經營台灣約21年。在1683年清康熙22年招降鄭氏後,將台灣納入版圖,開始一連串的開發經營,尤其經由劉銘傳的積極開發,在政治、經濟、教育等各方面,皆有顯著的發展規模。接著在日據時期,日本政府大規模計畫性開發與建設,加速台灣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而國民黨政府取代日本,延續開發台灣土地資源,如政策性的大規模砍伐森林、開採礦產、大量栽培農作物等,直到目前為止,我們必須面對一個嚴重的問題,即是自然資源的「承載量」已經接近飽和狀態。
而漁業方面,在1990年代產量才進入高峰期,然而其漁獲產量的主要來源是遠洋漁業,近海和內陸的水產業於1990年代,都已有明顯的萎縮,而隨著不斷增加的遠洋漁獲量,它也已經達到高原期。
台灣的資源耗減,消費提高,從穀物和肉類的消耗、海洋漁產的消耗、木材和紙張的消耗、淡水的消耗、二氧化碳的產量、和水泥的消耗量等六項指標總計(1995年的數據),發現台灣的資源消耗壓力平均於每人,竟然高達全球的3.42倍,比美國和日本等國家都還要高。回顧台灣一路走來的歷史,這一路的開發建設與成長,是一條無法回頭的文明之路,面對台灣本土已經被大量使用的資源,以及不斷增加的人口,我們目前必須依賴進口,來維持生活所需的資源。
全球化的文明
過去的文明發展,是局部發展,其擴展的勢力有限,然而在西方文明興起,工業革命開啟了新的面貌,人類靠著機械與科技的快速發展,掌握全球的資源,並且大規模的開採,它挖出了更多資源,同時也造成許多的問題,如資源的浪費、嚴重的污染等等。人類為了克服困難,發展新科技,但是新科技同時產生了新問題,而新問題又必須發展新的科技,如此生生不息的循環,科技的力量快速增強,它所形成的威力不僅可能傷害我們的自然環境,更足以毀滅整個地球。
身為人類的我們,只是生物界的物種之一,我們無法獨立生存於生態體系之外,我們必須依賴自然界所有的資源,提供給予我們生活之所需。如何在生態與經濟之間,取得發展的平衡點,這正考驗著你我的智慧。
所謂生態學,即在研究探討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是如何生活,並且進一步了解,各地區能量與物質的輸入、產出、消耗、排出等的過程,並且知道各種生物所形成的「生態體系」,或稱「生活體系」、「維生體系」,從而學習如何維持地球各種生物共同生活的一門科學,是一種學習維持生態體系平衡的科學。「經濟學」從英文字彙中可以發現,它們源出一家,生態學(Eco-logy)與經濟學(Eco-nomics),前者指生活的科學,或指自然的經濟﹔後者指生活的經營管理。從字義解釋上亦可以覺察到,人為的社會經濟,是無法脫離自然的經濟,獨立於大自然之外,而人類用金錢換取能源物質,藉以改善生活品質,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生態學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經濟學」,由此證明,人類的生存,絕對無法離開地球這個大環境。
綠色發展與原則
向自然學習,展開新的綠色思潮,學習「綠色發展」,即一種綠色和平的發展,杜絕暴力與強勢入侵所帶來的單調和滅絕,朝向多元化多標的的綠色生活。而「綠色發展」的三個重點是:永續的、文明的、公平的,其意指維持生態資源的生生不息永續發展,並維持文明生活的品質與需求,以及公平的對待生態體系中的每一物種。
面對地球人口不斷地暴增,全球資源有限,其供應產生不足與不均的現象﹔人們遭受高科技武力的威脅﹔生活環境被嚴重破壞,其環境品質下降;文明病日增等種種情況之下,我們應該可以遵循一些發展的原則:
- 愛鄉護土,在經濟與生態之間取得平衡,並以永續發展為考量重點。
- 維持文明生活與品質本來就不容易,必須運用極高的智慧與科技,才可能開創出健康、安全、舒適,且永續的文明世界。承認「科技」的有限性(非萬能),慎重的運用「智慧」與「科技」,在生態與開發中,做必要的評估與選擇,學習在不違反自然生態原則或是傷害生態環境下,開發資源與發展科技,選擇「適宜的科技」。
- 「小即美」。小型且合乎地區生態環境的生產與發展,是達到社會公平的基本條件,亦是朝向發展多元化的生物與多面貌的文化。
- 面對社會需求供應不足的問題,持續開發資源也許是一項解決方法,但並非最佳之道,因為資源總有一天會消耗殆盡。因此,必須採取「保育政策」,保留現階段尚未開發的資源,並改善提升目前已開發的資源,提高他們的單位生產量,並且讓資源不斷的被重複利用。
- 著重「整體固本之道」,放棄「個體治標之法」。生態環保的達成,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整合,尤其是經濟和社會政策的整合。
- 主張以「生活品質與永續發展」為基礎,發展經濟。
- 自然生命世界的歷史,是朝向多元與多樣的方向演進,以「綠色與和平」為發展基準,任何違反自然和諧的強掠者,終將面臨滅絕。
- 暸解生態、經濟和社會間複雜的互動關係,進一步了解當中的關聯性,知道環境問題絕非單純的問題,並尋求其中的「基本共識」,共同研究出發展的方法。
- 整體結構的改變與典範的變遷,是人民自主文化的變遷。
- 促進社會「典範」的變遷途徑:
- 大學與民間學者的理想之互動和整合。
- 國家官僚體系對重大問題的整理和說明。
- 藉國家媒體力量,促使人民、學者、官員間自由且充分的溝通。
- 民間自主的「社會運動」。
在全球的文明快速發展之下,已經形成世界地球村的觀念,「地球只有一個」。當我們不斷地追求高品質生活,享受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之時,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索,我們到底對地球做了什麼?而科技又真正帶給我們什麼?我們是否應該重新調整與大自然的關係,學習「環境倫理」,接納蛻變下的新世紀綠色思潮。在邁入新的世紀之際,採用「保育政策」,推展「社會樸素運動」,對科技做深成的反省思考,相信任何的改變,都是從學習觀念調整開始,再內化成為自我行為態度的表現,成為生活中的良好習慣。「生活環保」與「生態保育」的觀念學習,應該從日常生活開始做起,由簡單生活中學習「綠色生活」,以「心靈環保」看待大環境,尊重與我們共存往的大自然,讓我們用心與行動,一同珍愛疼惜,唯一的寶貝-地球。
註:本文參考資料:
1.鄭先祐教授,〈文明擴張下的台灣與綠色發展〉講義資料
2.《台灣史》,山崎繁樹、野上矯介著,武陵出版
3.劉美麗91年11月8日鄭先祐教授的講稿整理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 |
---|---|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
意見與回應 | Yam Women Web since 2001.09.15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