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親子數學小組(一)
親子數學,不只是數學!
作者:文/小圃
我和「親子數學」結緣很早,但多年下來,對「親子數學」的認知,始終停留在初時的貧乏階段,而沒有任何的進步。每當聽到「親子數學」,內心總不免十分困惑───「數學」不過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一門科目而已,何以在主婦聯盟的議題中,竟佔有如此大的比重?
與我有相同疑問的人或許不在少數,當我有機會採訪「親子數學」的小組成員,心想,這下子應該可以對「親子數學」這「神秘的領域」有具體的了解了吧!也期許自己在採訪後,能用文字完整的呈現「親子數學」的真貌,好與主婦聯盟的會友們分享。
詎料採訪過後,我竟然連「親子數學」的邊都還沒摸到!因為沉湎在兩位親子數學媽媽誠懇的敘述她們的心路歷程,讓我驚訝又感動的發現,「親子數學」媽媽們所付出的時間與心力是何等的多,範圍是何等的大,那種「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無私的大愛───原來,「親子數學」絕對不僅只是親子「數學」!
「親子數學」媽媽都走過相似的路───因為關心孩子的教育,很早就將這份關心化為實際的行動,到孩子就學的學校做義工。親子數學工作小組負責人吳素美,由於自身對美術很有興趣,從孩子讀幼稚園開始,就經常幫忙老師佈置會場、製作海報、協助園方舉辦的各種活動。等孩子上了小學,素美自然也升格到小學,做愛心媽媽。為了避免孩子因媽媽的緣故,受到特殊的對待,還刻意與孩子的班級錯開,以免孩子不自在。十二年過去了,孩子早已畢業,素美卻依然熱情不減的在學校做義工媽媽。
素美謙虛的表示,自己的出發點只是「自己想學習」。義工媽媽的生活,讓她玩到很多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到許多有意義的課程,磨練了思考、表達與組織的能力,養成隨時自我回顧的習慣,檢視自己所走的路有沒有走偏?擔任景興國小愛心媽媽美術組長多年,讓她充份體會,美術與生活是可以充分結合的,而每個人都可以在做義工的過程中,發揮一己之所長。孩子曾對她說:「妳根本不是全職媽媽,妳是義工媽媽!」孩子的一句童語,點出了素美對學校、對全體學生的付出與奉獻。但她有信心,自己用心的經營母親的角色,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刻,自己絕對沒有缺席。
來自新竹的「親子數學」講師林淑惠,做愛心媽媽的動機非常簡單──自己帶兩個小孩有時都快抓狂了,老師面對全班小朋友一定更辛苦。就是這樣的念頭,讓她利用上班前的有限時間,擔任交通安全媽媽,「來去匆匆做個事」。而國外生活的經驗,讓淑惠以她的語文能力,擔任導師與外籍老師之間的溝通橋樑,也在協助老師的過程中,發現國內大力推動的英語教學有很大隱憂───學生們小二就開始上英文課,到小五依然在學ABC!這確實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英語教學問題。
淑惠與素美共同的堅持是,做愛心媽媽不必在自己的孩子班上,不要讓孩子因為媽媽到校做義工,而覺得自己特殊;也不要因家長的愛心投入,讓老師有壓力,對孩子做不必要的回饋。兩位媽媽不約而同的理念,讓我印象深刻。
不上班後,淑惠選擇做資源班的課輔媽媽,近年來更因體悟到「時間要用在值得的地方」,開始接觸中輟生的諮商與教育。在新竹「邊緣青少年中心」與「向陽基金會」做志工,她看到的是比中輟生還「中輟」的孩子們。這些青少年需要的是關懷與陪伴,而不是說教,太多的說教與建議,他們做不到也是枉然,徒增彼此的疏離感,拉大彼此的距離。中輟生其實心裡都是清楚的,從事志工的人不要一直想去「救」他們,只要真誠的關心與傾聽,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適時伸出適當的援手就夠了。
淑惠說,做志工收穫最多的是自己。陪伴中輟青少年的過程,讓她發現自己的孩子真的夠好了,讓她看到自己的幸福。以往只看到自己的孩子,以及周遭有成就的孩子,不免有太多的比較與要求。做了志工後,精神上變得寬容了,兒女也因此鬆綁了,不會再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孩子在校的時間長過在家的時間,若家長與老師缺乏溝通,家長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孩子可能會變成有兩張面孔的雙面人,一張是對學校的,另一張則是對家裡的。唯有結合家庭與學校的力量,才能支持孩子健康的成長。付出時間與愛心,到孩子的學校做義工,可能是了解自己孩子、也幫助別人孩子的最佳途徑吧。
(作者為本會婦女成長委員會委員)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 |
---|---|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
意見與回應 | Yam Women Web since 2001.09.15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