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論壇 【前進部落格】

第213期 2006年3月


森林是水的故鄉

文/劉美麗

     「我們首度遇見樟樹,體形雖小,但數量多得足以稱林,它那奇特、亮麗且豐盛的綠葉,結結實實交織成優雅圓融的色塊,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其他地方,擁有如此繁盛可愛的綠色海洋。」
  台灣應是全球最適合樟樹生長的地方吧,可是台灣原始的樟樹林早已被砍伐殆盡了。這是1912年英國植物學家卜氏(W. R. Price)來台灣採集時,在日記中寫下了第一次看見樟樹的印象。

台灣森林與水資源關係密切

 森林是水的故鄉,具有保土護坡、蓄涵水量及淨化水質等功能,主要是樹冠截留使雨水不會直接到地面,樹木的根系與枯枝落葉也可增加水的滲透和涵養量,而減少地表逕流量。

  台灣年降雨量雖多,但高山河川短,以致於森林的覆蓋土地對水資源顯得更重要。據林業試驗所分析,一千平方公里的森林,每年約可蓄水44,800萬公噸,比翡翠水庫40,600萬公噸的總容量還要多。

  然而,台灣水資源越來越匱乏,如2001年納莉颱風的肆虐造成水患,首善之水變成都市洪水,未久又出現苦旱;或是2004年及2005年七、八月的艾莉、馬莎颱風過後,石門水庫濁度過高,桃園地區幾近月餘無法正常供水。為何雨水來了反而陷入缺水的窘境?又台灣近四十年來,為什麼總是三、五年一小旱,七年一大旱?

  專家分析,除了全球氣候變遷外,與水資源循環系遭到破壞息息相關,比較明顯的是森林慘遭破壞,快速減少,及大量抽取地下水。我們試比較「森林被過度開發」和「擁有良好森林覆蓋」的地區,以了解森林和水資源的關係。萬大水庫上游的濁水溪集水區,大量開路的土石直接就往河裡倒,集水區的保留地已看不到森林,不管多陡的地方,還是有人種菜。所以在濁水溪上游,當溪流由森林流出來的時候,水質還很乾淨,但是當它流經森林被砍伐的保留地之後,水質就開始有明顯的變化,水再流到萬大水庫,顏色是綠的,甚至萬大水庫在夏季時變成沙庫,可直接由水庫底走到對岸。或是位於德基水庫集水區的梨山地區,種植近四千公頃的果樹,平均每棵果樹的表土一年要用一包雞糞來施肥,隨著雨水的沖刷,使水庫的水質優氧化、惡臭。轉而看看北部福山的哈盆溪水源保護區,是供應台北用水的源頭,因為有良好的原始森林覆蓋,讓下游的翡翠水庫的水質也跟著提升。

台灣森林的危機

 台灣本來是到處森林連綿、草原莽莽之地,因此台灣早期很少旱災,即使有也不會太嚴重,在二十世紀初全島森林覆蓋率達80%。但從日據時代至國民政府來台,大量林木被砍伐,森林覆蓋率在光復初期降至64%,如今剩下約50%。據長期深度記錄台灣森林變遷的賴春標先生估計,國民政府來台後,共砍伐34.4萬公頃的森林,面積超過三座玉山國家公園,所砍下的木材若用車長10公尺、載重15立方公尺的運材車,需要290萬輛來拖運,車車相連全長竟達3萬公里,足足可繞行台灣二十多圈(本島海岸線長約1,137公里)。

  台灣經濟發展的結果,就是不斷從平地往丘陵和高山地帶開拓墾殖,平地的草原及樹木逐漸消失,山地森林也逐漸減少。這十幾年來更變本加利,農業及休閒業等上山,濫墾濫建,破壞生態環境,使台灣森林面積大減,森林吸收涵蓄雨水的功能已大不如前。

 台灣社會進步了?!1991年環保團體一連數月發動陳情、抗議、請願等行動,終於責成修法並實施「全面禁伐天然林、水庫集水區保安林及生態保護區、自然保留區、國家公園及無法復舊造林地區之森林」。

  至此,我們或許以為台灣的森林已獲得終極保障,其實不然,如1998年環保團體進行「搶救棲蘭檜木林運動」,於1999年迫使國民政府停止退輔會在棲蘭山檜木林的枯立倒木整理;又環保團體為將原住民權益與山林保育相連結,進而尋求此一世界自然襲產的檜木林為「馬告國家公園」,但催生未成。

1996年賀伯颱風重創台灣,多處發生土石流和走山的現象,於是 1997年由林業單位推出「全民造林運動」,但經民間實地調查後,竟發現全民造林已變成「先皆伐森林,然後放火燒山,再種小苗」,八年間已毀林數萬公頃。再如2001年桃芝颱風之後,號稱要「用樹根牢牢抓住台灣的土地」、「種樹救台灣」,鼓勵人民響應造林,結果竟有87.5%的樹種在毫無災情的大肚山上。

  這是多麼荒謬的事!如果造林相關單位對於這種執行在遍及全國60%土地面積上的造林計畫「在意」的話,就會密集動員人力,嚴格巡視及監督。還有,對於查證、審查、檢討等工作「在意」的話,就會如實徹底執行造林計畫。無怪乎2005年環保團體趕在植樹節前,於3月10日發起「廢除植樹節,拒植樹」活動,要求政府停止「先砍樹,再種樹」的造林政策。

森林有自然復育的能力

  事實上,土地公比人會種樹,如2000年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從海拔1,200公尺的烏石坑採回的1平方公尺土壤中,經過四個月,共萌發43種、765株的小苗。或靜宜大學陳玉峰教授採取山坡各種不同植被下之1平方公尺、厚10公分的表土,進行觀察,結果平均每平方公尺之表土可萌發的種子約1萬粒左右。再者,天然林地擁有最多的生物活動,其大地保有落葉、糞便、纖維、腐爛物、沃土等最多孔隙的土質,以及昆蟲微生物穿梭活動的空間,是最好的保水地形,正符合森林是「地下水庫」及「自然水庫」的美譽。

  持續向森林野地開發,自然資源如森林及水土涵養能力隨之耗竭,是可預期的,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山林經驗貧乏的時代,對人而言,樹可能只是一棵棵印象模糊、無名或無什意義的植物,所以人們又怎會對那已經消失的或行將消失的森林感到疼惜呢?我們是離不開森林的,更離不開與森林相關的環境與生命,我們何時停止以木材的功利眼光看待森林?我們何時讓森林的健康歸由森林內所有的生命共同來維持?

  森林是大自然賜予台灣最豐厚的禮物,就讓台灣森林休養生息、自然復育吧!

後記:

  1.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於2006年2月11日公布2005年國人的環境痛苦指數上升至70.06,而生態指標中「水土流失」的痛苦指數最高。
  2. 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資源日」。
  3. 參考資料:
    1. 「台灣社會電子影音主題館─森林保育」 http://www.sinica.edu.tw/~video/main/index.html
    2. 「要『水』不要『庫』-論原住民的綠色哲學」,台邦.撒沙勒著,屏東科技大學 野生動物保育資訊網 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a5.htm
    3. 「台灣山林的悲歌」,李根政著,摘自「森林大滅絕」附錄p. 231~247,2005年,新自然主義出版
    4. 「全民造林、全民找林:一位環境經濟學者的反思」,吳珮瑛著,2004年,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出版
(作者為本會台中分事務所主任)
   回當期會訊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所有, 引用自主婦聯盟會訊,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
意見與回應 Yam Women Web since 2001.09.15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