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討論區】

婦女論壇

何心裡分析之有,唯道德暴力而已



[09/02/97]egg

對於自由時報40版的讀者來說,心理分析諮商專家林蕙瑛女士的專欄,是再熟悉也不過的。專欄名稱為「談情說愛」,因此求助的人們大都也是以感情問題居多。但是我們卻很遺憾的發現,文章所謂的「心裡分析」不但對於當事人有絲毫的幫助,反而時常以道德指責打擊之。

就以九月二日為例作者僅憑當事人的簡單陳述,就嚴厲指控當事人未對自己婚姻盡絲毫心力、沈淪情慾等。並且以離婚、分手等結果擅加闡釋為當事人缺乏折任趕等等。不禁令人質疑,這些充滿褒貶性的評論依據何來?恐怕都是作者單一的道德判斷而已,如果作者能僅憑本身的道德規範就能為人進行心理諮詢,那麼將置心理學等理論於何地。

報紙本為公器,基於幫助讀者提供心理諮詢專欄服務也是讓人樂觀其成的。但如果專欄公用只是讓作者本身逞言論之快,而讓需要幫助的人成為祭品,這假科學之名行道德暴力的「偽科學者」適令人覺得遺憾。

近年來,在台灣地區心理諮詢工作正蓬勃的發展,但就如同各種專業的領域,其中成員的良莠不齊往往會造成當事人更大的傷害。

在此呼籲大家就教於專家時抱持一種適度的懷疑態度是必須的,因為任何一種建議或治療都是必須經過雙方善意的互動、深入的瞭解中才能產生。如果你遇到專家僅就片面之詞就做出結論,這樣的建議適與求神問卜是沒有兩樣的。




[09/12/97]purple

每天看這個專欄的時候,都很想昏倒,懷疑怎麼能單單從50字的敘述就對感情這種如此複雜的事妄下定論,而且還是一個標榜專業的諮商、輔導人士?令人吐血之餘,也為來信的讀者捏一把冷汗,因為「專家」的「建言」似乎一定是公正客觀???
  在這些專家們都占滿了各大媒體的發言權時,我們只好一面想辦法、找機會說說不一樣的話,另一方面告訴讀者,看看就好,別聽進去!




[09/17/97]Micky

對於上述, 我頗有同感!所謂的專家就是專門騙人家。




[10/07/97]shannon

每個人的環境不同、經濟條件不一,如何將理論套用於不同的個人。我想其評論大概只有某些狀況可以成立,但評論者與被評論者之間的認知,對於相關條件的認知,有可能一致嗎?那我想其成立的機會大概是零。


電子信箱 婦女論壇 since 19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