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參加一個營隊。營隊的地點在台東,一個下午,我們到知本森林遊樂區做森林浴,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營隊中,有一位來自南投縣政府(好像是農業的東東?忘記了!)的男士,對我們說,有一些人反對清除枯死的樹木,他覺得那非常無知,因為那些沒有經濟價值,並且已經死亡的樹木,已經沒有“價值“,應當清除重新種植新樹木。當我們質疑政府的造林政策時,他反駁說:「你怎知沒有?」
好吧!我也必須承認我對“我們的國土政策“不了解,說不過一個在基層工作的人,可是我又覺得他的說法怪怪的,如果什麼事情都建基在經濟價值上,那不是很恐怖嗎?
所以,到底什麼是自然呢?想知道各位對於森林政策的看法。
自然是一種由討論產生的新觀念
[04/20/99]自然小子
對於那位先生的觀點,一點都不讓人吃驚。台灣政府多年來其實一直以經濟效益的觀點去思考國家森林政策,到最近幾年,這樣的觀點才稍稍的改變。那位來自基層服務的先生,有類似的觀點並不足為奇,反倒映證我們公務員的訓練成功,如此上行而下效的深入人心。
人類對自然到目前為止的認識還是十分淺薄的,需要不斷的討論與反省才能發展更適合的相處之道。就以美國黃石公園為例,在90年代經歷過一次有史以來最大的森林火災之後,他們開始檢討過去對森林火災採取阻止的方式的結果,反倒使森林累積大量易燃的枯木,終於造成這一次無法控制的森林大火。他們開始考慮對於一些小型的森林火災採取放任的態度,因為火災本就是自然對森林生態循環的手段之一。
這樣的思考與退輔會清理枯木的手段是南轅北轍的,我們看見的事實是,為了清除枯木,退輔會必須破壞更多的森林去清除某些具有經濟價值的木材,甚至其中還有盜伐等等情事發生。由此可以看出,台灣對於自然的觀念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