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HY? WHO?
WHERE and WHEN? HOW? HOW?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所定義的兒童,是18歲以下。兒童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權威、暴力、金錢或甜言蜜語,引誘、脅迫十八歲以下的兒童及少年,與其發生性活動。這些性活動包括:猥褻、亂倫、強暴、性交易、媒介賣淫等。 根據「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皆有詳細的規定,以防治兒童性交易及性侵害,並保障受虐者的權益。
性侵害完全是加害者的責任,不是受虐者的問題,尤其是兒童性侵害。 必須在以下四個狀況配合下,才會發生,克服其中任何一個因素,就可以預防。
- 加害者有動機:
- 戀童症
- 童年曾被虐待、疏忽
- 欲以兒童代替成人性伴侶
- 經濟危機
- 社會孤立
- 強烈的男女不平等的觀念
- 受色情媒體影響
- 加害者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 不能控制性衝動
- 缺乏舒解壓力的能力
- 想利用兒童滿足控制慾
- 加害者克服外在環境的阻力
- 加害者以暴力、利誘等手段,使兒童無法反抗。
究竟是誰?竟然會對天真可愛的孩子下毒手?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唯有我們清楚的認知,才能傳達給孩子們正確的訊息,也才能有效的預防不幸發生。 讓我們先了解一些事實及統計數字:40%的加害者是兒童所認識的鄰居、社區成員。47% 的加害者是與兒童有血緣關係的人。只有8% ∼10% 的加害者是陌生人。
- 加害者不一定是男生。
- 加害者不一定用暴力達到目的。
- 加害者不一定是中、老年人,或缺乏性關係的人。
- 加害者不一定是低下階層人。
- 加害者不一定外貌髒、猥褻,有許多人是文質彬彬或道貌岸然。
- 加害者不一定為了滿足性慾,大多是為了滿足權力感,發洩挫折與壓力。
通常加害者看起來都是「正常人」,過著和一般人一樣的「正常」生活,換句話說,兒童性侵害在各個階層、種族、地理環境,以及看來「正常」的家庭,都有可能發生。
一般談到「兒童性侵害」,大家都以為女才是「兒童性受害」的高危險群,殊不知這又是一大誤解,據統計:男生、女生受性侵害的機率幾乎各促一半,所以預防兒童性侵害的宣導教育,應是男女皆適用的。 無論孩子行為、長相、年齡,甚至性別如何,都有遭受性侵害的可能。因為,性侵害是來自加害者,而不是受虐者的問題,對受虐者分類並無實質上的意義。強化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導ㄊㄚ們正確的預防原則及應變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 清晨或假日無人的校園
- 放學後的空教室
- 工地或工寮
- 沒有別人的私人房間
- 在較偏僻的場所駐足或落單如公廁、校園死角、暗巷、荒涼或很少人經過的捷徑、偏僻的公園、河堤、地下道、空屋
- 環境複雜的鬧區
一、兒童性侵害的指標
身體指標:
- 走路或坐下有困難
- 在衣物上有撕裂、污漬或血跡
- 抱怨生殖器會痛、癢或排洩困難
- 沒有原因的身體不適或腹部疼痛
行為指標
二、 兒童性侵害的影響
行為的影響
- 人際關係方面:
- 難以和他人建立信任、親密的人際關係
- 妨礙成年後和異性交往的能力
- 害怕和他人身體上的碰觸
- 病態情緒的發展方面
- 成為兒童、青少年性侵害的加害者
- 患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症
心理的影響
- 恐懼--有強烈的不安全感,非常害怕遭到侵犯、傷害
- 羞恥--覺得丟臉,沒有資格過正常生活或和別人平等相處
- 罪惡感--覺得這件事是自己的錯,害家人的生活一團糟
- 憂鬱、沮喪--時常自憐自艾,覺得自己是可憐而不幸的人
一、大人可以做什麼?
幫孩子建立自我保護策略
- 請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覺得不對勁,就儘速離開,並請求協助。
- 幫孩子列出遇到害怕、擔心的事時,可以找誰談或幫忙。
- 協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瞭解自己才是自己身體的主人。
- 教孩子明確拒絕別人任劾觸摸ㄊㄚ的身體安全界限。
- 給孩子線索,認識不合宜的行為,並知道如何求助。
- 教導孩子設於說「不」:如果孩子遇到不安全的情境,不須聽從大人的話,可以拒絕。
- 遇到危險時想辦法「跑開」:告訴孩子如何求助。例如跑到人多的地方。
- 告訴孩子即使遭到侵害後,還是要「告訴」可靠的大人。
- 告訴孩子如果無法逃脫性侵害,最重要的原則是保命要緊,事後告訴信任的大人。
- 學防身術,可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但要注意是否為合格的教練。
建立兒童保護網路
社 區
- 加開社區治安會議,清除治安死角,健全兒童的成長環境。
- 喚起社后意識,散播預防兒童性侵害的觀念。
- 透過既有的社區組織,如:媽媽讀書會,建立社區守望相助的兒童保護網。
學 校
- 將兒童自我保護列入課程,並教育老師、家長及學生正確的觀念。
- 組成「校園性侵害防治小組」,定期集會檢討相關措施。
- 其他策略,如:學生放學時按回家路線組隊同行。
二、當孩子告訴你
- 必要處置原則
原則一:保護受虐者不再受虐。
原則二:避免讓受虐者受到二度傷害或加深心理創傷。
- 必要處置步驟
- 當你發現孩子遭受性侵害時,您要告訴孩子這不是ㄊㄚ的錯。
- 向兒童保護團體求助。
- 帶受虐者至醫院接受身體檢查。
- 協助專業人員進行下列流程:
- 受虐者與專業心理輔導人員面談;
- 與受虐者家人進行面談;
- 建立受虐者的支持系統;
- 與受虐者、家人及加害者分別進行長期心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