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
2000-1
1999
    1998
1997
1996
 
2000年】調查報告---「褪色的金飯碗」

民營銀行員工作與生活問卷調查報告

「褪色的金飯碗」---民營銀行員工作與生活問卷調查報告

  台北市上班族協會繼上半年對空服員的勞動條件進行了解外,下半年也與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合作,對民營銀行員進行勞動條件及相關福利措施的問卷調查。就社會一般的看法而言,銀行員一向被視為「金飯碗」,然而其工作的忙碌與緊張的工作壓力,卻鮮為人所知。

  本次的問卷調查發現,民營銀行行員的年齡集中於20-35歲間,顯示新銀行的平均工作年齡並不高;另外,因著金融機構多集中於大台北地區的特性,因此有四成一的問卷受訪對象集中於這個地區。

  調查內容包括民營銀行行員的勞動條件、職業傷害、工作壓力、職場中的性別關係及團結權等相關問題為主。

一、不平等的不離職契約

  根據本次調查的統計結果發現,在民營銀行中,員工被要求簽下不離職契約的比例佔了33.8%。而在契約中大部分行員被要求至少必須服務滿2-3年才能離職(85.8%),若違背契約則必須賠償1/2-6個月薪資不等的賠償金。

  然而,基於契約平等原則精神,這些契約大多沒有以相同的權利義務規範資方。而在調查中也發現,有高達九成五的銀行員,在簽了合約之後,並沒有保有合約副本,導致日後糾紛層出不窮。

  而即使沒有「要式契約」規範的銀行,新行員進入銀行工作之後,也要經過三個月(40.4%)到半年(29.8%)的試用期。而在試用期間,有73.6%的受訪者表示在試用期間薪資比起其正式員工有減少的現象,減少的比例以1-2成左右為最多。

  事實上,以勞基法的精神而言,自雙方對於工作內容的合意開始,勞動契約即發生效力。而在員工毫無過失的情形下,自然不應該片面地以「試用期」為由減給薪水;因此,這些擅自減薪的銀行,已經為反勞動法令。

二、加班費不成比例的超時工作

  在其他的勞動條件方面,有二成五左右的行員每個月加班時數超過24小時,此外有四成以上的行員表示銀行經常利用非上班舉行內部會議及員工教育訓練,而且在參加上述活動時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領取加班費。

  這顯示銀行員,每天的工作中,不但要面臨收款、放款的工作壓力,還得忍受超時加班,並且沒有加班費的雙重壓力。

  至於,在1997年5月1日納入勞基法保障的銀行業,其勞動條件的變化方面,大多數的受訪者都認為在銀行業適用勞基法後,勞動條件與適用前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此外,在資遣費及退休金的制度方面,都有一半的行員不知道是否有所改變,這可能與本次調查的對象在年齡方面較偏向年輕人,而且年資也較淺,因此尚未遇到資遣或是退休的情形有關,但是另一方面,不管是該銀行有無工會存在,不知道適用前後差別的比例都相當高,顯示民營銀行工會對於行員(會員)在所屬銀行的資遣制度與退休制度方面的教育仍有努力的空間。

  整體而言,銀行員在納入勞基法的適用範圍之後,在資遣與退休或加班等相關勞動條件上,都獲得明確的保障。由此顯示,這些都是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長期以來致力推動「銀行業納入勞基法保障」的具體成果。

三、職場中的性別關係

  針對銀行在女性行員產假規定方面上,有15.8%受訪者表示產假的天數低於勞基法56天的規定;在薪資方面,有55.1%的受訪者表示銀行在女性員工請產假時給全薪,24.4%的受訪者表示只給本薪;另外只有20.4%的受訪者認為在女性員工懷孕請產假期間,當年的考績不會受到影響。

  雖然全體受訪者中有高達七成的行員認為女性員工懷孕請產假期間,當年的考績不應該被降低,但是經交叉分析後,卻發現只有57.9%的男性認為女性員工懷孕請產假期間,當年的考績不應該被降低;另外有26.7%的男性表示對此事沒意見。相對於高達83.0%的女性則認為考績不應該被降低的比例而言,顯示有一定比例的男性行員對於這項規定抱著事不關己,甚至懷有競爭的心態來看待這件事。

  另外,在職場性騷擾問題上,有48.7﹪的受訪者表示從未遭遇或聽說過。在問及服務銀行是否有關於防範工作場所性騷擾的相關規定時,回答「有」的受訪者比例為18.2%;「沒有」的比例為37.9%;而有高達43.9%的受訪者回答不知道,顯示事業單位對於性騷擾問題並未特別加強宣傳與教育,而具體地提出防範規定的比例也不高。

四、職業傷病隱而未顯

  對銀行員而言,因工作而造成的身體不適症狀中,肩膀酸痛是比例最高的一項,將近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有肩膀酸痛的徵狀。其次是眼睛酸痛,比例達53.2%。排名第三為長期胃腸不適,有三成的受訪者胃腸長期不適。

  檢視銀行員主要職業病痛的種類來看,與一般白領上班族並無太大的不同。 

  但若從身體不適症狀的次數來看(見表七),男性銀行員較多集中在2種以下的不適症狀,約占76.4%。女性多集中在1-3種不適症狀(69.3%)。整體而言,男性的職業病痛種類平均每人為1.812種,女性的職業病痛種類平均每人為2.419種,女性身體不適症狀的種類次數有高於男性的現象(P<0.05)。

  相對於銀行員身體不適症狀的情形,銀行員的求診狀況不算頻繁,只有一成左右的人表示經常為了自己的病痛去求診(11.6%);近一半的受訪者示他們「偶爾求診」(43.7%);約四分之一表示「很少求診」(25.6%);另外有兩成的人表示「從未求診」(19.1%)。究其原因可能是上述的不適症狀並非立即而明顯的傷害,因而降低求診頻率。因此各銀行應加強行員的健康檢查制度,協助銀行員取得良好的醫療照顧,以及改善銀行員的工作環境,減少因工作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五、銀行員的工作壓力來自於:工作的緊張與繁忙、對未來的茫然

  來自於銀行員的首要壓力來源是「工作忙碌或緊張」(62.9﹪);其次才是「對工作的未來不確定」(49.1﹪);而「企業或上司的領導風格與型態」(44.4﹪)則是造成銀行員壓力排行的第三名。

  這相當程度顯示銀行業的工作內容,是造成銀行員的工作壓力的直接來源;而最近屢遭點名將被合併的金融機構或經營不善的銀行,則讓銀行員產生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以及不知何去何從的壓力;另外,關於「企業的或上司管理風格」問題,則可以從白領上班族希望以較為平等、民主的管理風格而不要權威式的領導來看待。

  另外,在工作壓力種類數上,銀行員的工作壓力與滿意度成反比,行員承受的壓力來源越多則對工作的滿意度越低。

六、銀行員對團結權的需求迫切

  在本次問卷中特別針對民營銀行的工會組織、勞資關係以及工會所能發揮的功能做研究。在本次調查中受訪者表示所服務的銀行中有工會的比例為47.0%;沒有工會的比例為27.4%;另外有25.6%的受訪者不知自己所服務的銀行是否有工會。

  當問及受訪者認為最能幫忙自己爭取應有權益的單位,工會組織以56.3%的比例排行第一,顯示工會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有些民營銀行有工會,但仍存在總經理或人事經理兼具工會理事長身份的荒謬現象;而更多數的銀行員顯然也不清楚「工會」與「職工福利委員會」的區別,誤以為兩者是同一件事。這表示台灣勞工教育的推展,仍有待加強。

  此外,問及受訪者所服務銀行的勞資協商溝通管道是否暢通,只有21.5%的受訪者認為暢通;認為不暢通的比例為52.8%;顯示大多數的銀行員認為勞資間的協商必須再多加強。而交叉結果也顯示了受訪者認為當服務的銀行具有工會時,勞資間的協商將更暢通。

結論與呼籲

  銀行業一向被視為是金飯碗,但是在本次調查中發現銀行員的薪資其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高,而且有高達九成的員工或多或少都有因工作所帶來職業病痛,大部分的人也都表示因工作忙碌或緊張帶給他們很大的壓力。

  本次的調查發現包含加班以及非上班時間的會議、訓練等,銀行員的上班時間其實相當長,也相當勞累。但是由於銀行每天是在三點半關帳的關係,容易造成一般人認為銀行業的上班時間較其他職業少的錯覺。

  此外,白領上班族的職業傷害到目前為止,尚未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這可能白領上班族的職業傷害大多事屬於慢性病痛有關。在本次調查中,銀行員每個人平均都至少有兩種以上的職業傷害,這正好說明了白領上班族的職業傷害其實並不少。此外目前銀行業彼此的競爭激烈,金融壞帳逐漸浮上臺面,銀行員的壓力勢必會隨這目前經濟大環境變差而增加,這也是值得重視的現象。

  事實上,銀行員勞動狀況的了解只是個開始,在勞基法一體適用之後,不同職業的上班族仍有許多各別特殊的勞動議題需要有關單位加以了解並重視,而在權益爭取及保障方面,希望政府能夠協助工會的成立與發展,俾使上班族之勞動條件在整體勞基法規範外,能因各別職業之特殊性而有更深入、更明確的保障。

台北市上班族協會2000.12.23